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被称为“文人园林”,与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相对应。所谓“文人园林”,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是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的园林。
苏式园林经历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的文化浸润后,成为苏州建筑普遍“文人化”起来,从建筑设计者到匠人都习惯并接受了这种印有强烈苏式文化风格的建筑,并将结构和技巧普遍开来。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一座房子,一种生活,一种态度
“文化是人的修养、生活的文化”,园由人造。可赏,可游,可居是文人的生活方式及态度影响着苏州建筑的设计。
苏式建筑是一种“文化意蕴深厚”的设计方案,主人从自己满足的意境角度出发,指导施工,强调“天人合一,因势就成;虽由人做,宛似天开”,追求一种意境的表达。
“七分主人,三分巧匠”,苏州大部分传统建筑是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或汲取了这种“文人建筑”的经验之后进行设计和改良的。文人对建筑的追求,不仅仅是让身体觉得安逸,更重要的是向往思想上的安宁。
苏州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的处理上都体现了文化开明的思想。“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这体现了一种自我封闭的、不愿与外界交流的心理。而苏式庭院往往宽敞、通风、阳光充足,这种开放的意识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
另外,苏州传统建筑在景观方面多有“显而不露”的设计,这正是文人内敛、不张扬的性格在建筑思想上的体现,来自于文人思想中的鄙功利性。苏州传统建筑不求华丽,不求显赫的气魄,它淡定地展示着一种追求,体现了对田园、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与之亲近的情怀。
古朴精致,精神诉求
古朴而不失精美、温柔而不失刚劲,这是吴文化的特点之一。古朴、精致的审美趋向在苏州城市与建筑的形象中表露无遗。
苏州建筑的用色基调是灰白两色,造成了城市形象的古朴,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手法细腻,充分显示了苏州人注重细节的特性,如苏州的砖雕门楼,苏州的砖雕艺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中国砖雕艺术的代表。
著名的香山帮匠人,建造了故宫等著名建筑,甚至彩画、木雕,都是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
在建筑的美化上,也能处处看到苏州人的精致感,园林大宅自不必说,即使在很简陋的住宅中,也能看到一枝含苞的梅花、一块小小的太湖石,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在有限的空间内,文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建筑得到了空间的扩展和延伸。运用借景、障景、衬景等多种造景手法,以对比、欺负、层次、暗示、虚实等空间对比方式,小中见大地扩展空间。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追求无限的意境。
崇教尚文的精神对于苏州文人而言,是刻入骨子里的传统。在明清时代的202位状元里,有35位是苏州人,这些人当官以后往往会回到老家建造宏大的府宅、木制或石制的牌坊,所以在苏州的古代民居建筑中,纱帽厅的出现也非常普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为官的精神寄托。
一匾一联,尽显心机
苏州不少古代民居和园林中随处可见的诗词以及楹联,它们集中体现了苏州文人的文化修养。
匾联是苏州文化精神的浓缩,也是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一个题词就是一个风景,是这个建筑的画龙点睛之笔。
苏式建筑里局部建筑的命名和匾联题词中从设计伊始,就将文人对艺术和自然的追求连同文学意境统一在一起,甚至是作为设计的主要脉络。这一点在苏州园林的建造中体现尤为突出。
很多园林从命名开始就极具文化意境,如“怡园”来自“兄弟怡怡”,是《论语》中的句子;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其名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小沧浪亭中的匾联更是道出了中国文人“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境界。
以景抒情,回归自然
从山水画开始,文人就致力于将自然融于生活之中。后来,把山水画挂到家里已经不能满足对大自然的渴求,恨不得把生态搬到家里来,于是有了园林。
苏州几乎家家有庭院,即使没有条件搞园子,哪怕在庭院里栽几棵树、弄点花木,也要把生态环境搬到家里,好像回到了郊外,回到了大自然。这种对生态的追求正是对文化追求的高水平体现。
苏州传统建筑在园林种植方面也受到文人思想的影响。“景到随机,涧共修兰芷”,“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每一种植物的在中似乎都强调了其所表达的意境。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追求。这是文人的心灵世界在建筑上的表现。
文人通过文学修养、哲学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对苏州传统建筑的设计与意境的营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苏州传统建筑的意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特征、一种文化识别,而苏州这座城市也因着这些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传统建筑,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城市。